技術文章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技術文章 > 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在光伏電站儲能的作用
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在光伏電站儲能的作用
更新時間:2024-07-01   點擊次數:301次


1、前言

在新能源發展中,太陽能、風能之間存在間歇性、波動性、隨機性等特性,要通過建立相應的能量存儲體系來解決棄光棄風問題,同時還要考慮太陽能、風電場的發電量,并在風電場建成之前規劃好如何并網、如何消納。此外,由于在電網結構薄弱、棄光棄風嚴重的區域,太陽能發電、風電場等行業仍舊存在著較大的發展空間。在實際應用中,應對風電機組的裝機容量做出合理的評價,并對風電機組的充放電能力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以便制訂出合理的發展規劃,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2、光伏電站儲能系統作用

光伏儲能系統簡單而言就是將太陽能光伏和太陽能電池系統有機地結合起來,其主要功能包括“調節負荷、存儲電量、新能源接入、補償線損、功率補償、提高電能質量、孤網運行、削峰填谷"等功能。簡單的說,就像是一座水庫,它可以在峰頂的時候,將多余的水都儲存起來,然后在峰頂使用,從而降低了能源的浪費;另外,蓄能電站還可以降低線路損耗,延長線路及設備的使用壽命。在微型網絡中,能量存儲系統的功能包括:


3、項目技術方案

3.1項目總體技術概述

太陽能發電系統是一種利用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效應",將太陽能輻射能量轉化成電能的發電裝置。當太陽光照射在太陽能電池的表面,會發生一系列的繞射,形成一種特殊的光線,在這個時候,太陽能電池就會吸收光能量,形成一對“電子-空穴對"。在內建電場中,光生電子與空穴對被分開,并在電池組中形成不同數量的電荷,從而形成“光生電壓"。同時,如果將電極引到內建電場的兩邊,再連接到負荷,“光生電流"就會通過該負荷,從而產生功率。通過將太陽能轉換成直流電能,從而達到控制、監控、兼容和診斷電網的目的。當前光伏發電的主要形式有三種:獨立的混合發電系統、并網光伏發電系統、微網光伏發電系統。

(1)獨立混合發電系統

獨立的混合動力系統包含了電池方陣,蓄電池,電能轉換和控制,以及柴油發電機等。當電量充足時,由充電控制器將蓄電池和其它發電站的能量存儲到蓄電池堆中;在電力不足的情況下,利用放電控制器將電池中的電量轉換為電力轉換設備,以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柴油發電機用作應急時的低溫后備電源。在邊遠地區,獨立的電力系統是一種主要的電力供應方式,它的技術發展十分成熟,從一臺數十瓦的路燈到一臺數百瓦的混合電力。同時,我國的逆變器和蓄電池的充放電控制技術也已經實現了工業化,其功率級別從數十千瓦到數十千瓦不等。

(2)并網光伏發電系統

并網光伏系統的主要內容有:低電壓并網的光伏發電和高壓并網發電,其中包含了一個電池陣列和一個并網的逆變器。目前國內已經有成熟的低壓和高壓并網逆變器,其中,在低壓并網的情況下,*大單機功率為500kW,而在高壓并網發電系統中,*大功率為1MW。并網逆變器是一種根據電網的頻率、電壓而改變的電流源,其功率因數為1或指令調整依賴于電網,不能獨立產生電力,在電力系統中,其容量有限,其輸出功率取決于光伏的輸入,在*大或*小的情況下,其輸出功率不能得到保障。

(3)光伏微網系統

光伏微網可以與其他電力或電力網絡并行工作。本系統主要由電池方陣、常規并網逆變器、蓄能器、雙向變流器、柴油發電機等組成。柴油機與雙向逆變器(可調節的頻率和電壓)分別或聯合組網,傳統的并網式逆變器(每臺*多數十kW)可以通過通信線路并行操作,實現對微網的能源管理。在太陽能微網系統中,太陽能光伏電站可以與水輪機、柴油發電機并聯。采用微網能源管理系統,實現了光伏發電和水輪機的協同工作。西藏獅泉河地區的電力網絡建設,能夠滿足電力市場的需要??紤]到氣候變化,太陽能發電站的*大輸出功率將達到35%,以下是10MWp的計算(因為太陽能發電站建成后,電力供應不足,根據電池容量,一天只能處理一到兩次)。儲能系統是整個電廠的總投資,儲能系統的選型、選型、主要技術參數的確定、運行管理等都關系到儲能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和經濟性,因此需要對儲能系統進行多方位的分析和合理的選擇。假設在全功率狀態下,因氣候原因而突然下降到35%,則需要柴油機或水電站承受10MWp的65%,也就是6.5MW,如果獅泉河水電站和系統的柴油機都是冷備用,不能提供旋轉備用容量。因此6.5MW的負載都要通過蓄能系統來進行,在不降低頻率的前提下,根據一定的余量,對7MW的負載進行了計算。在水輪發電機的起動過程中,儲能系統的電力輸出是由蓄能系統承擔的,該系統的功率下降到35%,直至達到7000kW的負載,因為從停機到滿載約需6min左右時間,因此蓄能系統能持續輸出7000kW的能量,并保持10min。在*惡劣的工況下,蓄能系統應在無法充電的情況下進行兩次連續放電,而且由于距離太遠,不適合頻繁的維修和更換,因此對儲能系統的容量和使用壽命都有很大的影響。


4、Acrel-2000MG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概述

4.1概述

Acrel-2000MG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是我司根據新型電力系統下微電網監控系統與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的要求,總結國內外的研究和生產的經驗,專門研制出的企業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本系統滿足光伏系統、風力發電、儲能系統以及充電樁的接入,全天候進行數據采集分析,直接監視光伏、風能、儲能系統、充電樁運行狀態及健康狀況,是一個集監控系統、能量管理為一體的管理系統。該系統在安全穩定的基礎上以經濟優化運行為目標,促進可再生能源應用,提高電網運行穩定性、補償負荷波動;有效實現用戶側的需求管理、消除晝夜峰谷差、平滑負荷,提高電力設備運行效率、降低供電成本。為企業微電網能量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經濟運行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應采用分層分布式結構,整個能量管理系統在物理上分為三個層:設備層、網絡通信層和站控層。站級通信網絡采用標準以太網及TCP/IP通信協議,物理媒介可以為光纖、網線、屏蔽雙絞線等。系統支持ModbusRTU、ModbusTCP、CDT、IEC60870-5-101、IEC60870-5-103、IEC60870-5-104、MQTT等通信規約。

4.2技術標準

本方案遵循的標準有:

本技術規范書提供的設備應滿足以下規定、法規和行業標準:

GB/T26802.1-2011工業控制計算機系統通用規范1部分:通用要求

GB/T26806.2-2011工業控制計算機系統工業控制計算機基本平臺2部分:性能評定方法

GB/T26802.5-2011工業控制計算機系統通用規范5部分:場地安全要求

GB/T26802.6-2011工業控制計算機系統通用規范6部分:驗收大綱

GB/T2887-2011計算機場地通用規范

GB/T20270-2006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基礎安全技術要求

GB50174-2018電子信息系統機房設計規范

DL/T634.5101遠動設備及系統5-101部分:傳輸規約基本遠動任務配套標準

DL/T634.5104遠動設備及系統5-104部分:傳輸規約采用標準傳輸協議子集的IEC60870-5-網絡訪問101

GB/T33589-2017微電網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

GB/T36274-2018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技術規范

GB/T51341-2018微電網工程設計標準

GB/T36270-2018微電網監控系統技術規范

DL/T1864-2018獨立型微電網監控系統技術規范

T/CEC182-2018微電網并網調度運行規范

T/CEC150-2018低壓微電網并網一體化裝置技術規范

T/CEC151-2018并網型交直流混合微電網運行與控制技術規范

T/CEC152-2018并網型微電網需求響應技術要求

T/CEC153-2018并網型微電網負荷管理技術導則

T/CEC182-2018微電網并網調度運行規范

T/CEC5005-2018微電網工程設計規范

NB/T10148-2019微電網1部分:微電網規劃設計導則

NB/T10149-2019微電網2部分:微電網運行導則

4.3適用場合

系統可應用于城市、高速公路、工業園區、工商業區、居民區、智能建筑、海島、無電地區可再生能源系統監控和能量管理需求。

4.4型號說明

IMG_256

4.5系統配置

4.5.1系統架構

本平臺采用分層分布式結構進行設計,即站控層、網絡層和設備層,詳細拓撲結構如下:

4.6系統功能

4.6.1實時監測

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人機界面友好,應能夠以系統一次電氣圖的形式直觀顯示各電氣回路的運行狀態,實時監測各回路電壓、電流、功率、功率因數等電參數信息,動態監視各回路斷路器、隔離開關等合、分閘狀態及有關故障、告警等信號。其中,各子系統回路電參量主要有:三相電流、三相電壓、總有功功率、總無功功率、總功率因數、頻率和正向有功電能累計值;狀態參數主要有:開關狀態、斷路器故障脫扣告警等。

系統應可以對分布式電源、儲能系統進行發電管理,使管理人員實時掌握發電單元的出力信息、收益信息、儲能荷電狀態及發電單元與儲能單元運行功率設置等。

系統應可以對儲能系統進行狀態管理,能夠根據儲能系統的荷電狀態進行及時告警,并支持定期的電池維護。

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的監控系統界面包括系統主界面,包含微電網光伏、風電、儲能、充電樁及總體負荷組成情況,包括收益信息、天氣信息、節能減排信息、功率信息、電量信息、電壓電流情況等。根據不同的需求,也可將充電,儲能及光伏系統信息進行顯示。

IMG_258 

圖2系統主界面

子界面主要包括系統主接線圖、光伏信息、風電信息、儲能信息、充電樁信息、通訊狀況及一些統計列表等。

4.6.1.1光伏界面

IMG_259 

IMG_260 

圖3光伏系統界面

本界面用來展示對光伏系統信息,主要包括逆變器直流側、交流側運行狀態監測及報警、逆變器及電站發電量統計及分析、并網柜電力監測及發電量統計、電站發電量年有效利用小時數統計、發電收益統計、碳減排統計、輻照度/風力/環境溫濕度監測、發電功率模擬及效率分析;同時對系統的總功率、電壓電流及各個逆變器的運行數據進行展示。

4.6.1.2儲能界面

IMG_261 

圖4儲能系統界面

本界面主要用來展示本系統的儲能裝機容量、儲能當前充放電量、收益、SOC變化曲線以及電量變化曲線。

IMG_262圖5儲能系統PCS參數設置界面

本界面主要用來展示對PCS的參數進行設置,包括開關機、運行模式、功率設定以及電壓、電流的限值。

IMG_263 

圖6儲能系統BMS參數設置界面

本界面用來展示對BMS的參數進行設置,主要包括電芯電壓、溫度保護限值、電池組電壓、電流、溫度限值等。

IMG_264 

圖7儲能系統PCS電網側數據界面

本界面用來展示對PCS電網側數據,主要包括相電壓、電流、功率、頻率、功率因數等。

IMG_265 

圖8儲能系統PCS交流側數據界面

本界面用來展示對PCS交流側數據,主要包括相電壓、電流、功率、頻率、功率因數、溫度值等。同時針對交流側的異常信息進行告警。

IMG_266 

圖9儲能系統PCS直流側數據界面

本界面用來展示對PCS直流側數據,主要包括電壓、電流、功率、電量等。同時針對直流側的異常信息進行告警。

IMG_267 

圖10儲能系統PCS狀態界面

本界面用來展示對PCS狀態信息,主要包括通訊狀態、運行狀態、STS運行狀態及STS故障告警等。

IMG_268 

圖11儲能電池狀態界面

本界面用來展示對BMS狀態信息,主要包括儲能電池的運行狀態、系統信息、數據信息以及告警信息等,同時展示當前儲能電池的SOC信息。

IMG_269 

圖12儲能電池簇運行數據界面

本界面用來展示對電池簇信息,主要包括儲能各模組的電芯電壓與溫度,并展示當前電芯的*大、*小電壓、溫度值及所對應的位置。

4.6.1.3風電界面

IMG_270 

IMG_271 

圖13風電系統界面

本界面用來展示對風電系統信息,主要包括逆變控制一體機直流側、交流側運行狀態監測及報警、逆變器及電站發電量統計及分析、電站發電量年有效利用小時數統計、發電收益統計、碳減排統計、風速/風力/環境溫濕度監測、發電功率模擬及效率分析;同時對系統的總功率、電壓電流及各個逆變器的運行數據進行展示。

4.6.1.4充電樁界面

IMG_272 

IMG_273 

圖14充電樁界面

本界面用來展示對充電樁系統信息,主要包括充電樁用電總功率、交直流充電樁的功率、電量、電量費用,變化曲線、各個充電樁的運行數據等。

4.6.1.5視頻監控界面

IMG_274 

圖15微電網視頻監控界面

本界面主要展示系統所接入的視頻畫面,且通過不同的配置,實現預覽、回放、管理與控制等。

4.6.2發電預測

系統應可以通過歷史發電數據、實測數據、未來天氣預測數據,對分布式發電進行短期、超短期發電功率預測,并展示合格率及誤差分析。根據功率預測可進行人工輸入或者自動生成發電計劃,便于用戶對該系統新能源發電的集中管控。

IMG_275 

圖16光伏預測界面

4.6.3策略配置

系統應可以根據發電數據、儲能系統容量、負荷需求及分時電價信息,進行系統運行模式的設置及不同控制策略配置。如削峰填谷、周期計劃、需量控制、有序充電、動態擴容等。

IMG_276 

IMG_277 

圖17策略配置界面

4.6.4運行報表

應能查詢各子系統、回路或設備規定時間的運行參數,報表中顯示電參量信息應包括:各相電流、三相電壓、總功率因數、總有功功率、總無功功率、正向有功電能等。

IMG_278 

圖18運行報表

4.6.5實時報警

應具有實時報警功能,系統能夠對各子系統中的逆變器、雙向變流器的啟動和關閉等遙信變位,及設備內部的保護動作或事故跳閘時應能發出告警,應能實時顯示告警事件或跳閘事件,包括保護事件名稱、保護動作時刻;并應能以彈窗、聲音、短信和電話等形式通知相關人員。

IMG_279 

圖19實時告警

4.6.6歷史事件查詢

應能夠對遙信變位,保護動作、事故跳閘,以及電壓、電流、功率、功率因數、電芯溫度(鋰離子電池)、壓力(液流電池)、光照、風速、氣壓越限等事件記錄進行存儲和管理,方便用戶對系統事件和報警進行歷史追溯,查詢統計、事故分析。

IMG_280 

圖20歷史事件查詢

4.6.7電能質量監測

應可以對整個微電網系統的電能質量包括穩態狀態和暫態狀態進行持續監測,使管理人員實時掌握供電系統電能質量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和消除供電不穩定因素。

1)在供電系統主界面上應能實時顯示各電能質量監測點的監測裝置通信狀態、各監測點的A/B/C相電壓總畸變率、三相電壓不平衡度%和正序/負序/零序電壓值、三相電流不平衡度%和正序/負序/零序電流值;

2)諧波分析功能:系統應能實時顯示A/B/C三相電壓總諧波畸變率、A/B/C三相電流總諧波畸變率、奇次諧波電壓總畸變率、奇次諧波電流總畸變率、偶次諧波電壓總畸變率、偶次諧波電流總畸變率;應能以柱狀圖展示2-63次諧波電壓含有率、2-63次諧波電壓含有率、0.5~63.5次間諧波電壓含有率、0.5~63.5次間諧波電流含有率;

3)電壓波動與閃變:系統應能顯示A/B/C三相電壓波動值、A/B/C三相電壓短閃變值、A/B/C三相電壓長閃變值;應能提供A/B/C三相電壓波動曲線、短閃變曲線和長閃變曲線;應能顯示電壓偏差與頻率偏差;

4)功率與電能計量:系統應能顯示A/B/C三相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和視在功率;應能顯示三相總有功功率、總無功功率、總視在功率和總功率因素;應能提供有功負荷曲線,包括日有功負荷曲線(折線型)和年有功負荷曲線(折線型);

5)電壓暫態監測:在電能質量暫態事件如電壓暫升、電壓暫降、短時中斷發生時,系統應能產生告警,事件能以彈窗、閃爍、聲音、短信、電話等形式通知相關人員;系統應能查看相應暫態事件發生前后的波形。

6)電能質量數據統計:系統應能顯示1min統計整2h存儲的統計數據,包括均值、*大值、*小值、95%概率值、方均根值。

7)事件記錄查看功能:事件記錄應包含事件名稱、狀態(動作或返回)、波形號、越限值、故障持續時間、事件發生的時間。

IMG_281 

圖21微電網系統電能質量界面

4.6.8遙控功能

應可以對整個微電網系統范圍內的設備進行遠程遙控操作。系統維護人員可以通過管理系統的主界面完成遙控操作,并遵循遙控預置、遙控返校、遙控執行的操作順序,可以及時執行調度系統或站內相應的操作命令。

IMG_282 

圖22遙控功能

4.6.9曲線查詢

應可在曲線查詢界面,可以直接查看各電參量曲線,包括三相電流、三相電壓、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功率因數、SOC、SOH、充放電量變化等曲線。

IMG_2834.6.10統計報表

具備定時抄表匯總統計功能,用戶可以自由查詢自系統正常運行以來任意時間段內各配電節點的用電情況,即該節點進線用電量與各分支回路消耗電量的統計分析報表。對微電網與外部系統間電能量交換進行統計分析;對系統運行的節能、收益等分析;具備對微電網供電可靠性分析,包括年停電時間、年停電次數等分析;具備對并網型微電網的并網點進行電能質量分析。

IMG_284 

圖24統計報表

4.6.11網絡拓撲圖

系統支持實時監視接入系統的各設備的通信狀態,能夠完整的顯示整個系統網絡結構;可在線診斷設備通信狀態,發生網絡異常時能自動在界面上顯示故障設備或元件及其故障部位。

IMG_285 

圖25微電網系統拓撲界面

本界面主要展示微電網系統拓撲,包括系統的組成內容、電網連接方式、斷路器、表計等信息。

4.6.12通信管理

可以對整個微電網系統范圍內的設備通信情況進行管理、控制、數據的實時監測。系統維護人員可以通過管理系統的主程序右鍵打開通信管理程序,然后選擇通信控制啟動所有端口或某個端口,快速查看某設備的通信和數據情況。通信應支持ModbusRTU、ModbusTCP、CDT、IEC60870-5-101、IEC60870-5-103、IEC60870-5-104、MQTT等通信規約。

IMG_286 

4.6.13用戶權限管理

應具備設置用戶權限管理功能。通過用戶權限管理能夠防止未經授權的操作(如遙控操作,運行參數修改等)??梢远x不同級別用戶的登錄名、密碼及操作權限,為系統運行、維護、管理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IMG_287 

4.6.14故障錄波

應可以在系統發生故障時,自動準確地記錄故障前、后過程的各相關電氣量的變化情況,通過對這些電氣量的分析、比較,對分析處理事故、判斷保護是否正確動作、提高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水平有著重要作用。其中故障錄波共可記錄16條,每條錄波可觸發6段錄波,每次錄波可記錄故障前8個周波、故障后4個周波波形,總錄波時間共計46s。每個采樣點錄波至少包含12個模擬量、10個開關量波形。

4.6.15事故追憶

可以自動記錄事故時刻前后一段時間的所有實時掃描數據,包括開關位置、保護動作狀態、遙測量等,形成事故分析的數據基礎。

用戶可自定義事故追憶的啟動事件,當每個事件發生時,存儲事故10個掃描周期及事故后10個掃描周期的有關點數據。啟動事件和監視的數據點可由用戶定和隨意修改。

IMG_288 

圖29事故追憶

5、結語

總之,新能源發展迅速,風電、光電等新能源在電網中占有較大比例,但新能源的發電量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可調度性,給電網的穩定性造成了潛在威脅。同時由于我國具有良好的風、光資源,又處于電力網絡相對薄弱的區域,這使得國內部分地區的新能源開發面臨著技術瓶頸,經過儲能技術的不斷研究,為保證電力的運輸,制定了新能源發電的政策,要求新能源的發電量不得超過10%~15%,并在滿足新能源發展的條件下,滿足新能源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殷仁豪,孫培峰,盧海勇.光伏電站和風電場儲能容量配置的技術經濟研究[J].上海節能,2022(2):192-203.

[2]孫慶,何一.光伏電站儲能系統配置研究[C]//.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15分會場-大規模儲能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1:72-76.

[3]張德隆,MUBAARAKSaif,蔣思宇,王龍澤,劉金鑫,陳永聰,李美成.基于概率潮流的光伏電站中儲能系統的優化配置方法[J].儲能科學與技術,2021,10(6):2244-2251.

[4]姜鵬,光伏電站儲能系統配置研究.

[5]安科瑞企業微電網設計與應用設計,2022,05a.

 


分享到:

返回列表返回頂部

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熱門搜索:電力托管云平臺,電力運維管理平臺,電力運維管理系統,安科瑞運維云平臺
地址:上海市嘉定區育綠路253號
91精选在线